光缆分级做法
光缆分级做法通常基于光缆线路的重要程度、信息敏感性、所处环境的复杂程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级方法和原则:
按信息重要性分级
第一级:公开资源,主要为城市道路、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与单位之间进行通讯交流。管理任务是保证系统资源的正常使用,防止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和事故的发生。建议使用普通防盗锁进行围墙、管道门等物理安全措施,以及IP地址管理等方式进行管理。
第二级:公开级别,包括城市内的PBX、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内部网络和对外中继等。要求网络的安全保密、性能可靠和用户的可选性。需要采取额外的管理措施,如加密码、增强的物理安全措施、网络接入控制等。
第三级:内部级别,涉及较为敏感的网络,如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军队通讯等。数据传输必须达到涉密级别。通常采用专独路由,物理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关键节点存在多重备份,物理安全采用加强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方式保障。
第四级:涉密级别,指机密、绝密级别的光缆线路,例如军队或情报机构的通讯设备、核电站等高安全性网络。这一级别的光缆线路需要更严格的安全和管理措施。
按光缆用途分级
一级干线:包括省际光缆和一干光缆,覆盖范围广,重要性高。
二级干线:包括省内光缆和二干光缆,覆盖范围较一级干线小,重要性略低。
城域网骨干层:连接城市内主要节点,承载大量数据流量。
城域网汇聚层:连接汇聚层节点,负责数据流量汇聚和分发。
城域网接入层:连接最终用户,提供接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