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拨音有什么故事
日语拨音「ん」的故事如下:
起源:
拨音「ん」出现在十一世纪时,当时日语中并没有这个音。日语原本没有鼻音,但为了学习汉语,日本人引进了汉语,并采用了去掉最后鼻音的方法来读这些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觉得这种方式不够好,于是重新创造了新的假名「ん」,并将汉字的音读也改为有鼻音的形式。
发音特点:
拨音「ん」在发音时,软腭下垂,振动声带,并通过鼻腔通气发出声音。它通常占一拍,并且不单独使用,也不用于词首,只能接在其他假名之后。
文字记录:
早期日语并没有专门表示「ん」的符号,这个音在文字记录中最初是不写的,全凭说话人的语感。直到平安时代,拨音才开始出现并逐渐被记录在文字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拨音在文字记录中仍然是不固定的,有时用单字「お」来表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汉字的读音会发生改变,例如「安」变成了「あ」。
总结起来,拨音「ん」是日语中一个独特的音,其起源与汉语的影响有关,并且经历了从口语到文字记录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