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内上市弊端

达内上市后的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口碑问题

达内在招生宣传时承诺得很好,但实际教学质量和服务与承诺不符,导致学员不满,口碑较差。例如,有学员反映双师教学(实际上是视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与承诺不一致。

财务造假

达内科技在2014年至2018年间连续5年财务造假,虚增营业收入6.3亿元,净利润也普遍存在夸大现象。例如,2014年至2018年,达内科技的实际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7.9万、1.58亿、2.26亿、亏损14.7万、亏损5.9亿,而此前公布的净利润则分别为1.48亿、1.79亿、2.42亿、1.85亿以及亏损5.98亿。

内部管理问题

达内存在内部管理混乱,如拖欠员工工资、员工为冲业绩刷单等行为。此外,离职员工反映,达内在退款方面设置障碍,退款流程复杂且困难。

激进营销

达内采用激进营销策略,如“包就业”到“保就业”等,但这些承诺往往未能兑现,导致学员和员工对其诚信度产生质疑。

法律风险

因财务造假等问题,达内一度面临退市危机,虽然最终解除危机,但仍需面对投资者和公众的信任危机及法律处罚。

转型阵痛

在经历财务造假丑闻后,达内需要进行财务整顿和业务转型,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且公司需要重新获得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

综上所述,达内上市后的弊端主要集中在口碑、财务造假、内部管理、激进营销、法律风险以及转型阵痛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财务状况,还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