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级3D打印设备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有哪些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工业级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制造技术,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制造效率,降低了成本,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为了鼓励和支持工业级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以下是工业级3D打印设备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几项政策支持:
一、研发支持政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鼓励工业级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3D打印技术列为重点支持领域。通过项目资助,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工作。
省级研发计划:各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研发计划,对工业级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给予支持。如上海市、江苏省等地的研发计划中都明确提出了对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支持。
二、产业政策支持
产业扶持政策:为推动工业级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如对3D打印设备制造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产业链协同发展:政府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同推动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通过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标准制定政策
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推动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我国政府积极推动3D打印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规范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标准制定项目:政府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3D打印技术标准制定项目,为航空航天领域的3D打印应用提供标准依据。
四、人才培养政策
人才培养计划:为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3D打印技术人才的需求,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培养具备3D打印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人才引进政策:政府鼓励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推动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对引进的人才给予住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五、国际合作政策
国际合作项目:政府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3D打印技术,提高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技术交流:政府鼓励国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国际3D打印技术交流活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总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级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这些政策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pdm软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