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餐饮发展历程概括
航空餐饮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910年:
航空史上的第一份配餐出现在从英国伦敦飞往法国巴黎的航线上,每份午餐售价3先令,且由于飞机条件限制,乘客吃到的午餐均为冷食。
1936年:
美国联合航空成为第一家在飞机上增设厨房并为乘客提供热餐的航空公司,但由于飞机气密性不佳,乘客在正常航线高度上无法享用热餐。
1937年:
美国联合航空的道格拉斯DC-3客机首次设置了空中厨房,使乘务员可以在空中冲泡热饮和制作简单食物,如三明治。
1950-1970s:
航空餐进入“黄金时代”,随着航空旅行的普及和增压舱的出现,飞机餐的质量显著提高,出现了五分钟加热烤箱等创新技术。
1960年:
客舱过道上的餐车服务出现,解决了飞机座位间距离越来越窄,乘务员提供餐食效率低的问题。
1965年:
挪威航空将机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机舱内布置得像高级西餐厅,提供牛羊肉等高品质食物。
1970s:
随着航空旅行的普及,机餐开始走向小、精、尖的奢华体验,航空公司开始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1980s-至今:
航空餐饮进一步多样化,不仅提供西式餐点,还开始提供地区性的菜式,并根据航线和时间安排提供多餐服务,如长途航线上的多餐供应和短程航线上的小食、点心等。
总结起来,航空餐饮从最初的冷食到现在的多样化、高品质餐食,经历了技术革新和服务提升的演变过程,满足了乘客不断升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