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汉字有哪些
日语中的汉字,称为“漢字”(かんじ),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日语中的汉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中国汉字:
直接从中国引入的汉字,这些汉字的读音通常称为“音读”(おんよみ),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和“唐音”。
和制汉字:
日本人自己创造的汉字,往往是基于已有汉字的意义。这些汉字的读音通常称为“训读”(くんよみ),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
常用汉字:
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
教育汉字:
小学生学习996个“教育汉字”,这些汉字一般常用于社会生活的“常用汉字”有1945个。此外还有一些人名、地名所用的汉字。
新常用汉字表:
2010年4月,日本文化审议会汉字小委员会汇总了新常用汉字表的最终方案,共收录了2136个字。除在现行1945个汉字的基础上新收录“俺”、“冈”、“赂”等196个字外,还将删除“匁”等5个字。
日语中的汉字在字形、笔画上与中文存在诸多细微差别,例如“春”字右边的一捺需接到第二横上,“真”字中间的“目”部分并未与下边的一横相连,而中文“真”字则通常相连等。尽管较完整的日文字典所收的汉字可达50000个,但实际使用的数目要小得多,一般只要知道2500个汉字便可阅读一般读物。
学习日语汉字时,除了要掌握其音读和训读外,还需要注意其字形和笔画的差异,以便正确书写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