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景观设计规定
美术馆景观设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准备
咨询甲方对本设计整体外观、植入概念、景观园林特色、使用功能的要求,制定工程基本要素,确定园林景观设计范围,初步拟定工程量估算。
分析和评估现场环境,调研当地市场、考察项目现场及周边环境,并预测其对景观设计和原规划、建筑等方面的影响。
充分了解设计基础资料,包括原有场地内建筑有关的设计图纸资料、地形测量图、气象、水文、地质材料、环卫、环保资料等。
概念方案要求
概念方案文件包含设计说明、设计图纸、示意效果图、景观电子模型说明部分。
设计说明应包括设计依据和基础资料、场地概述、总平面设计说明、功能分区、主要景点设计及组成元素、种植设计、对地形及水系的改造、利用、给排水、电气等专业有关管网的设计说明。
图纸部分应包括景观分析图、功能分区、景观结构、道路交通、景观视线分析图等,以及硬景及软景景观的概念,包括乔灌木、草坪分布、人行步道、平台、棚架、景墙、入口景致和休闲设施的位置。
设计原则
尊重环境:美术馆建筑设计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考虑地形、朝向、采光等因素,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避免突兀或破坏自然景观。
独特性:美术馆应具备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点,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独特的建筑形态等方式,展现美术馆的独特魅力。
功能布局与流线设计:功能布局应合理、清晰,便于观众参观。展览空间应按照不同艺术门类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分区,确保展品陈列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流线设计应确保观众能够顺畅地参观各个展区,避免拥堵和混乱,并考虑观众的休息、餐饮等需求,设置相应的配套设施。
发展趋势
可持续性和环保: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要求,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设备、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降低美术馆的能耗和碳排放。还可以通过设计绿色景观、设置生态展示区等方式,提升美术馆的环保形象。
社会参与和互动:现代美术馆不仅是展示艺术品的场所,更是促进文化交流、互动和参与的公共空间。设计应考虑如何吸引观众参与,例如设置互动展览、艺术工作坊、公共艺术装置等。
具体设计要求
总平面图:表示种植范围、自然水系、人工水系、水景、广场铺装、园林景观建筑及小品的位置和尺寸。
竖向设计图:与园
水景设计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重点表示位置、形状、尺寸、面积、高度等,以及水源及水质保护、处理设施的指导意见。
铺装设计图:包括步道、阶梯、广场、休闲平台的铺装形状、材料、花饰、颜色等。
园林景观建筑及小品设计图:包括亭、廊、花架、桥等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电气照明、园林景观照明等位置。
配套设施布置平面图:包括标识标牌、座凳、垃圾箱等的位置和品种彩色意向图片。
照明设计
突出艺术品:照明设计需要突出墙上的艺术品,使展品比周围环境更亮,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展品周边的光应暗下来且柔和过渡,以柔化光环境。立体展品需要与展览形式和内容相结合,采用表现立体感、多层次的照明方式。
照明标准值:陈列室的展品宜采用洗墙照明、混合照明等照明方式,不宜只采用局部照明。合理配置展品与周边环境亮度比,减小均匀度差距,注意对防眩光的处理和溢散光的控制,提升观众视觉心理舒适度。墙面光照需要均匀,以减少观众长时间欣赏时的眼部疲劳。在低照度陈列室的出入口,应设置视觉适应的过渡区。
利用天然光:有条件的场所应充分利用天然光,并采取措施消除或消减天然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无展品保护限制要求的陈列室优先采用天然采光,美术馆建筑的采光标准值应符合相关规范。
节能新光源:宜选用光纤、导光管等器材及节能新光源,优先选用符合GB/T 31831、GB/T 50034等标准的LED光源、灯具。选用LED光源时不仅要考虑显色指数,还要考虑色容差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