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基础高程名词解释
高程是指 地面点到某一高度起算面的垂直距离。在测绘学中,这个距离通常以米(m)为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基本要素之一,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地图制作、工程建设和导航定位等领域。
高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准面进行定义:
绝对高程: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如大地水准面)的距离,也称为海拔或绝对高程。
假定高程: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某一假定水准基面的距离。
我国在1956年规定以青岛验潮站多年观测的平均海平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我国又建立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的观测数据。
此外,高程系统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起算面分为正高、正常高、力高和大地高程等。
正高:从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包括地球引力场的影响。
正常高:从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扣除地球引力场的影响后的距离。
力高:从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地球质心的距离。
大地高程:从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通常采用大地测量方法获得。
这些概念和定义有助于在测绘工作中准确表达和理解地面点的高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