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测绘点间距
地质测绘勘探点间距的要求如下:
一般勘探间距
在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勘探点间距通常在20~24米之间。其中,钻探孔的数量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取土孔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静探孔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
管道线路工程
勘探点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宜为200~1000米,包括地质点及原位测试点,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宜为管道埋设深度以下1~3米。
管道穿越工程
勘探点应布置在穿越管道的中线上,偏离中线不应大于3米,勘探点间距宜为30~100米,并不应少于3个。当采用沟埋敷设方式穿越时,勘探孔深度宜钻至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3~5米;当采用顶管或定向钻方式穿越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高层建筑
单幢高层建筑的勘探点数量,对勘察等级为甲级的不应少于5个,乙级不应少于4个。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且不少于2个。勘探点间距应控制在15—35米范围内,具体间距根据勘察等级和地质条件适当调整。
矿山地质勘探
每条勘探线上勘探点包括露头、浅井、探槽、钻孔等,勘探点数量不得少于3个,勘探点间距依据规模和稳定性计算要求确定,不应大于40米。控制性勘探线长度不应小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对预设排水、工程防治设施的地段,尚应按相应结构的要求布设勘探点。
勘察布孔间距的一般要求
布孔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得大于设计要求的孔距。布孔位置应准确无误,不得有偏差或错位。布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太浅或太深。布孔应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不得穿越断层、裂隙等不稳定地质构造。布孔应在地质勘探范围内,不得超出勘探范围或缺失勘探范围内的区域。布孔应根据勘探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孔径和孔深。布孔应有必要的防护措施,保证勘探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布孔应记录详细的勘探资料,包括孔深、孔径、土层性质等,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
这些要求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地质条件和勘察目的进行调整。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专业的地质勘探机构或专家,以确保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