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市历史
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当时已有土著居民在深圳土地上繁衍生息。深圳的历史沿革如下:
先秦时期:
广东地区属南越,深圳是南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这些部族以捕鱼和航海为生,甚少农垦。
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深圳地区隶属于南海郡的番禺县。深圳因此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
汉朝:
深圳地区是广东十三大盐场之一。东晋时期,公元331年(东晋成帝咸和六年)设置宝安县,归东官郡管,宝安县是深圳市的前身。
隋唐时期:
唐朝在南头设置屯门镇,驻扎2000官兵,南头城成为海上的交通门户和军事要塞。宋元时期,深圳一带有很多盐场,同时也是著名的珍珠产地。
明朝:
明永乐八年(1410年),“深圳”这个地名在史书中出现,这里最早是个村落,因为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清朝:
清朝初年建墟,深圳地区仍属宝安县。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深圳一直是一个边陲渔村,发展相对滞后。
民国时期:
深圳地区的发展仍然十分缓慢。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深圳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深圳被划归广东省管辖,开始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深圳仍然是一个边陲渔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改革开放: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深圳成为了改革的前沿阵地。1980年,深圳市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此后,深圳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现代: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被誉为中国硅谷。2021年,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深圳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