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双证在职博士政策对在职人员进修有何影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其中一项备受关注的政策便是取消双证在职博士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在职人员的进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影响分析、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策背景
双证在职博士政策是指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既可以取得博士学位证书,又可以取得所在单位的工作证明。这一政策自2009年实施以来,为广大在职人员提供了进修、提升学历的机会。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双证在职博士政策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术质量不高、培养资源紧张等。因此,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决定取消双证在职博士政策。
二、影响分析
- 学历提升受阻
取消双证在职博士政策后,在职人员想要获得博士学位,必须全职投入学术研究。这对于那些工作繁忙、家庭责任较重的在职人员来说,无疑增加了进修的难度。一方面,他们需要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另一方面,全职攻读博士学位意味着经济收入将受到影响。
- 学术资源紧张
取消双证在职博士政策后,学术资源将更加紧张。由于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减少,高校的学术资源将更多地倾向于全日制博士生。这可能导致在职人员难以获得优质的学术资源和导师指导,进而影响学术研究质量。
- 单位人才培养压力增大
取消双证在职博士政策后,各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方面,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的途径减少,各单位需要承担更多的人才培养任务;另一方面,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延长,单位在人才培养周期上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 学术评价体系变革
取消双证在职博士政策,将促使我国学术评价体系发生变革。以往,双证在职博士政策使得学术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取消该政策后,学术评价将更加注重实际成果。这有利于提高学术质量,促进学术健康发展。
三、应对策略
- 调整个人规划
面对取消双证在职博士政策,在职人员需要调整个人规划,明确进修目标。一方面,可以考虑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为未来攻读博士学位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身学术素养。
- 拓展学术资源
在职人员应积极拓展学术资源,包括参加学术会议、阅读学术论文、寻求导师指导等。通过这些途径,提高自身学术研究能力,为攻读博士学位做好准备。
- 加强单位支持
各单位应积极支持在职人员进修,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例如,为在职人员提供学术资源、减轻工作压力、调整工作时间等。同时,各单位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在职博士。
- 优化学术评价体系
高校应优化学术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实际成果,鼓励创新,减少“水分”。同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总之,取消双证在职博士政策对在职人员进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这一挑战,在职人员应调整个人规划,拓展学术资源,加强单位支持,共同应对。同时,高校和各单位也应积极应对,优化学术评价体系,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好的进修环境。
猜你喜欢:在职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