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效应的基本文献综述

羊群效应的基本文献综述

羊群效应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它描述的是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心理因素等原因,模仿其他投资者的行为,而不是基于自己的独立分析。以下是对羊群效应的基本文献综述:

理论说明

羊群效应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他在“选美论”中比喻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指出投资者往往不是选择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股票,而是选择那些最能吸引其他竞争者的股票,从而产生了羊群效应。

文献综述

理性羊群效应

信息获取困难:当投资者难以获取充分信息时,他们可能会模仿他人的投资决策。

激励因素:投资者可能因为想要避免声誉损失或追求短期收益而放弃个人判断,选择跟随大众。

支付外部性:投资者的决策可能受到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导致他们跟随大众的选择。

非理性羊群效应

心理因素:投资者可能因为心理因素(如从众心理)而盲目模仿他人。

启发式方法:投资者可能使用启发式方法来简化决策过程,这可能导致他们忽视理性分析。

实证模型

LSV模型:Lakonishok, Shieifer和Vishny在1992年提出的LSV模型,通过测量基金经理同时买入或卖出特定股票的倾向来检测羊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