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编制要求有哪些

文献综述编制要求有哪些

撰写文献综述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明确研究主题

确定文献综述的主题和研究范围,选择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

收集资料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源,如期刊文章、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告等,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筛选和整理。

阅读与分析

仔细阅读所选文献,提炼核心观点,对比不同作者的观点异同,识别研究空白和争论焦点。

组织结构

构建合理的文献综述框架,通常包括引言、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理论流派或研究方法分类论述)、总结与展望等。

撰写初稿

依据组织结构,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和评价各篇文献的主要贡献、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格式要求

引言:简要介绍研究主题,说明综述的目的和重要性,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或目标。

正文:将文献综述的主体部分分为若干主题或子主题,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包括主题介绍、文献的综合与讨论。

小结:对正文部分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列出在综述中引用的文献,注意引用格式和参考文献的完整性。

字数要求

根据学位层次和研究类型,文献综述的字数要求不同。例如,博士论文开题时的文献综述部分不应低于一万字,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时的文献综述部分不应低于五千字。

文献来源

引用的文献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并在文献综述中注明资料来源。

文献引用

使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并在文献综述后面写出所有参考文献。

观点和见解

文献综述中应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遵循以上要求,可以确保文献综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撰写时还需注意文献综述的撰写规范和格式要求,如引用格式、参考文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