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杭州经历
苏轼在杭州的两次经历分别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1年11月至1074年7月)和宋哲宗元祐四年至元祐六年(1089年3月至1091年1月)。
第一次杭州经历(1071年11月 - 1074年7月)
职位:通判
主要政绩:
协助知州陈襄对李泌六井和沈公井等水利系统进行修浚,以瓦筒代替竹管,新置二井。
整治杭州的水井,提升引水管道。
第二次杭州经历(1089年3月 - 1091年1月)
职位:知州(相当于市长)
主要政绩:
上任伊始即遇到大旱、饥饿和瘟疫,采取一系列措施救助百姓,包括请求朝廷免去杭州三分之一的供米,减价出售常平仓库的大米,建造治病场所,积贮钱粮防备瘟疫。
整治西湖,疏浚河道,建造苏堤(长3000米、宽20米),并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
通过募集钱粮建造六口井,解决了西湖水的饮水问题。
综合评价
苏轼在杭州的两次任职期间,均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民生关怀。他不仅注重城市水利建设,还积极改善民生,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尤其是第二次任职期间,他对杭州的整治力度更大,成就也更为显著,被后人誉为“苏公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