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信息基础知识
测绘应用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测绘定义
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进行测定、采集的活动。
地图概念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
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
地物与地貌
地物是指地面上各种有形物(如山川、森林、建筑物等)和无形物(如省、县界等)的总称。现行图式将所有地图地物要素分为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和植被与土质8个一级大类。
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主要分为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
坐标系与高程系
1954北京坐标系是将我国大地控制网与前苏联1942年普尔科夫大地坐标系相联结后建立的我国过渡性大地坐标系。
1956年黄海高程系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黄海验潮资料确定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
1980西安坐标系是采用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设立的坐标系。
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基准。
测绘技术
大地测量是测绘的基础,包括建立大地控制网,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等。
地形测量主要测量地表的形态和地物的位置、形状等,其成果通常是地形图,地形图上会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起伏。
工程测量应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施工放样、建筑物定位等。
测绘仪器包括水准仪、GPS接收机等,用于测量高程、位置、距离等。
地图制图与GIS
地图制图是将测量数据经处理、分析或综合后加以表达和利用的一种形式。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建立、管理和应用地理信息的系统,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标准化与编码
编码是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便于信息的存储和检索。
标识码是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这些基础知识是测绘工作的基石,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测绘工作和利用测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