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D打印设备市场技术创新路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制造业中,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具有设计灵活、制造快速、材料多样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路径的角度,探讨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趋势。
一、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0亿元,同比增长25%。预计到2025年,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设备市场。
2.技术创新成果丰硕
我国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已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在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我国3D打印技术均取得了突破。例如,我国在光固化3D打印、金属3D打印、粉末床熔融3D打印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3.产业链逐步完善
我国3D打印产业链逐步完善,涵盖了原材料、设备、软件、服务等各个环节。在原材料方面,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多种高性能3D打印材料;在设备方面,我国3D打印设备制造商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软件方面,我国3D打印软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服务方面,我国3D打印服务企业逐渐增多。
二、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存在的问题
1.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虽然我国3D打印技术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3D打印技术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高端设备、核心材料等方面,我国仍需依赖进口。
2.产业链协同不足
我国3D打印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协同不足,导致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强。例如,原材料供应商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缺乏紧密合作,导致设备制造商在材料选择上受限。
3.市场应用不足
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应用领域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医疗、模具等领域。在其他领域,如家居、教育、艺术等,3D打印设备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技术创新路径探讨
1.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我国应加大3D打印技术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3D打印技术水平。
2.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强协同创新
我国应优化3D打印产业链布局,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创新。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促进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服务企业等之间的合作,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3.拓展市场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我国应拓展3D打印设备市场应用领域,推动产业发展。一方面,鼓励企业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传统制造业,提高制造业效率;另一方面,培育新兴市场,如家居、教育、艺术等,为3D打印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4.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
我国应加强3D打印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通过设立3D打印相关专业、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3D打印技术人才。
5.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地位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3D打印技术竞争,提升国际地位。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广我国3D打印技术等方式,提高我国3D打印设备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链布局、拓展市场应用、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措施,我国3D打印设备市场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国产PDM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