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考博考试科目有哪些?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传统文化、习俗、信仰、艺术等的学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研究领域。随着我国民俗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这一领域,报考民俗学博士成为许多人的选择。那么,民俗学考博考试科目有哪些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初试科目

  1. 民俗学基础理论

民俗学基础理论是民俗学考博初试的核心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民俗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掌握。内容包括:

(1)民俗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2)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学派流派、研究热点等;

(3)民俗现象的分类、民俗事象的特点、民俗传承方式等;

(4)民俗学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


  1. 民俗学田野调查

民俗学田野调查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考查考生对田野调查理论、方法及实践能力的掌握。内容包括:

(1)田野调查的基本概念、原则、步骤等;

(2)田野调查方法,如访谈、观察、实物采集等;

(3)田野调查中的伦理问题、数据整理与分析等。


  1. 民俗学文献阅读与写作

民俗学文献阅读与写作考查考生对民俗学文献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内容包括:

(1)民俗学文献的类型、特点、阅读方法等;

(2)民俗学论文的写作规范、结构、语言表达等;

(3)民俗学论文的选题、论证、结论等。


  1. 外国民俗学

外国民俗学考查考生对国外民俗学理论、研究方法及代表性学者的了解。内容包括:

(1)国外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学派流派、研究热点等;

(2)国外民俗学代表性学者的理论贡献;

(3)中外民俗学的比较研究。

二、复试科目

  1. 专业综合

专业综合是民俗学考博复试的重点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民俗学各分支领域的了解和掌握。内容包括:

(1)民俗学各分支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

(2)民俗学各分支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研究现状等;

(3)民俗学各分支领域的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


  1. 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考查考生对博士研究方向的定位、研究内容的规划及研究方法的运用。内容包括:

(1)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等;

(2)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进度等;

(3)预期成果、创新点等。


  1. 面试

面试是民俗学考博复试的重要环节,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学术潜力、沟通能力等。内容包括:

(1)自我介绍;

(2)学术问题回答;

(3)英语口语能力测试。

总之,民俗学考博考试科目包括初试科目和复试科目。初试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民俗学基础理论、田野调查、文献阅读与写作、外国民俗学等方面的掌握;复试科目则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学术潜力、研究能力等。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掌握这些考试科目,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顺利通过考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在职博士研究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