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亚甲蓝值50,如何保证砂子质量达标?
机制砂亚甲蓝值50,如何保证砂子质量达标?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砂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等优点,逐渐成为砂石市场的主流产品。然而,机制砂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亚甲蓝值(MB值)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针对机制砂亚甲蓝值50的情况,探讨如何保证砂子质量达标。
一、亚甲蓝值(MB值)的含义及标准
亚甲蓝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砂子中的Fe2+和Fe3+与亚甲蓝反应所生成的亚甲蓝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MB值越高,说明砂子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越高,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强度等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我国现行标准《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规定,机制砂的MB值应不大于45。
二、亚甲蓝值50的原因分析
矿石原料质量:矿石原料中Fe2+和Fe3+含量较高,导致机制砂MB值偏高。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不合理,如破碎、筛分、洗涤等环节处理不当,导致砂子中Fe2+和Fe3+含量增加。
洗砂设备:洗砂设备老化、损坏或选用不当,无法有效去除砂子中的杂质。
环境因素:环境湿度、温度等条件对砂子中Fe2+和Fe3+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影响,导致MB值波动。
三、保证机制砂质量达标的措施
优化矿石原料:选用Fe2+和Fe3+含量较低的矿石原料,降低机制砂MB值。
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破碎、筛分、洗涤等环节,提高砂子质量。
(1)破碎:采用合理的破碎工艺,减少Fe2+和Fe3+的生成。
(2)筛分:选用合适的筛网,提高筛分效率,降低砂子中杂质含量。
(3)洗涤:采用高效洗涤设备,去除砂子中的Fe2+和Fe3+。
更新洗砂设备:选用性能优良的洗砂设备,提高洗砂效果。
控制环境因素:加强环境监测,控制湿度、温度等条件,确保砂子质量稳定。
严格执行质量检测: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对机制砂的MB值、含泥量、粒度等指标进行严格检测,确保砂子质量达标。
培训员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机制砂生产、检测等方面的认识,确保生产过程规范、有序。
优化物流运输:合理规划物流运输路线,减少砂子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损失。
四、总结
机制砂亚甲蓝值50,对砂子质量达标带来一定挑战。通过优化矿石原料、改进生产工艺、更新洗砂设备、控制环境因素、严格执行质量检测、培训员工和优化物流运输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机制砂MB值,保证砂子质量达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继续加强机制砂质量监管,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电池黑粉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