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籍精度要求
地籍测绘的精度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一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5.0cm,相邻界址点间距误差不超过±10.0cm。
二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7.5cm,相邻界址点间距误差不超过±15.0cm。
三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10.0cm,相邻界址点间距误差不超过±20.0cm。
土地使用权明显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一级。
隐蔽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二级。
地物点的精度要求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0.5mm。
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0.8mm。
地籍图平面位置的精度要求
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0.3mm(一般情况),在荒漠、高原、山地、森林及隐蔽地区可放宽至±1.5mm。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0.3mm(一般情况),在荒漠、高原、山地、森林及隐蔽地区可放宽至±0.6m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1.0mm。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
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地籍碎部测量精度
包括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如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
这些精度指标是根据《地籍调查规程》和《地籍测量规范》确定的,旨在确保地籍测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满足土地管理、规划和利用的需求。实际应用中,精度要求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