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的种类有哪些质量标准?
机制砂,又称人工砂,是指通过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由天然岩石、尾矿或工业废渣等原料加工而成的细粒建筑材料。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制砂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质量可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的种类及其质量标准。
一、机制砂的种类
- 水成岩类机制砂
水成岩类机制砂主要包括河砂、海砂等,其原料主要来源于河流、海洋等水域。这种机制砂的特点是颗粒形状较好,表面光滑,但含泥量较高,需经过清洗处理。
- 岩浆岩类机制砂
岩浆岩类机制砂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岩浆侵入等地质活动形成的岩石。这种机制砂颗粒坚硬,耐磨性好,但表面粗糙,含泥量较低。
- 变质岩类机制砂
变质岩类机制砂的原料主要来源于沉积岩、火山岩等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岩石。这种机制砂颗粒坚硬,强度高,但表面粗糙,含泥量较低。
- 工业废渣类机制砂
工业废渣类机制砂的原料主要来源于钢铁、水泥、电力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这种机制砂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但颗粒形状较差,需经过特殊处理。
二、机制砂的质量标准
- 粒度组成
机制砂的粒度组成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建筑用砂》标准(GB/T 14684-2011),机制砂的粒度组成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机制砂的粒度组成要求
粒径尺寸(mm) | 含量(%) |
---|---|
0.16-5.0 | ≥95 |
5.0-10.0 | ≥80 |
10.0-20.0 | ≥60 |
20.0-40.0 | ≥50 |
40.0-80.0 | ≥40 |
- 砂的含泥量
机制砂的含泥量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含泥量应≤3%。
- 砂的含水率
机制砂的含水率对混凝土施工和质量有较大影响。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含水率应≤1%。
- 砂的含泥量
机制砂的含泥量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含泥量应≤3%。
- 砂的氯离子含量
机制砂中的氯离子含量对混凝土耐久性有较大影响。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氯离子含量应≤0.06%。
- 砂的碱含量
机制砂中的碱含量对混凝土耐久性有较大影响。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碱含量应≤0.6%。
- 砂的压碎值
机制砂的压碎值是衡量其硬度的指标。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压碎值应≤15%。
- 砂的筛分试验
机制砂的筛分试验是检验其粒度组成的重要手段。根据《建筑用砂》标准,机制砂的筛分试验应符合表1的要求。
三、结论
机制砂的种类繁多,质量标准严格。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程需求和原料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制砂。同时,加强机制砂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满足工程要求,对提高混凝土质量和工程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浮选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