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行业误区

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误区包括:

市场管理混乱

景观产品与建筑相比,在安全(如消防)方面的要求较少,可改造性大,责任较小,导致各方面干预增多。

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个体施工队伍以免费设计和灵活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

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不规范,评委专业素养令人怀疑。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意味着大量财力投入。

决策者在项目开始便定下高调,而不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

巨大的财力投入是否能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以及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是需考虑的问题。

对人的需要及人性的关注不够

设计师往往花很多精力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而忽略了建成后的实际功能需求。

设计任务中,建成后的形象往往被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忽视了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模仿之风盛行

创新被当作异类排斥,模仿抄袭导致景观设计的生命之水枯竭。

设计应体现场所的个性,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他人的作品。

忽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

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了整体的生态环境。

对园林植物随意配置,忽视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和具体品种规格。

设计图纸缺乏统一标准

设计图纸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设计质量参差不齐。

设计师往往依赖效果图和意向图,缺乏深入的设计思想和详细描述。

行业缺乏规范

景观设计行业的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存在混乱,缺乏明确的专业标准和职业称呼。

教育体系未能跟上行业发展的需求,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过度追求商业利益

开发商往往从商业炒作出发,缺乏长远的眼光,导致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难以实现。

设计师普遍具有浮躁心理,追求短期效益,难以创作出精品作品。

这些误区严重影响了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亟待在行业内部进行反思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