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自谦语的发展

日语自谦语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江户后期

形式为「于廿丁」等,这一时期的自谦语主要用于日常交往中,表达谦虚和尊重。

明治前期

自谦语开始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但尚未广泛使用。

明治后半期

自谦语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形成了如「顶戴」和「才(一叉)」等敬语动词,这些形式在这一时期开始流行。

大正结束期

自谦语的形式进一步演变,产生了「才(一少少夕)」等新的表达方式。

2007年

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会发布了《敬语的指针》,将自谦语分为「郑重语」和「美化语」两大类,并对传统的自谦语进行了重新分类,形成了敬语的新五分类法。

总结来说,日语自谦语的发展历程是从江户后期的简单形式,经过明治时期的逐步发展,到大正时期的多样化,最终在2007年形成了更为系统和规范的分类体系。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语言使用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