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职博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职博士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博士教育形式,既满足了在职人员追求更高层次学术水平的需要,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将从2020年在职博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2020年在职博士课程设置

  1. 课程类型

在职博士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四类。

(1)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体育、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旨在提高在职博士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课程:根据不同学科领域,设置相应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前沿课程,旨在培养在职博士生的专业素养。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旨在提高在职博士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选修课程:包括跨学科课程、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旨在拓宽在职博士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1. 课程内容

(1)公共课程:以培养在职博士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提高其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专业课程:以培养在职博士生的专业素养为目标,注重深化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以培养在职博士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选修课程:以拓宽在职博士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为目标,注重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2020年在职博士培养模式

  1. 指导教师制度

在职博士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术研究、监督课程学习等。导师需具备博士学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1. 学分制

在职博士教育采用学分制,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学分制有助于提高在职博士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1. 学术学位论文制度

在职博士教育要求学生撰写学术学位论文,以检验其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论文应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符合学术规范。


  1. 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在职博士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职博士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访问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同时,鼓励学生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提升学术影响力。


  1. 质量监控与评价

在职博士教育实行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学术研究、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总之,2020年在职博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然而,在职博士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培养模式有待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今后,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在职博士教育改革,提高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猜你喜欢:在职博士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