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料成英文时如何处理方言和俚语?
翻译资料成英文时如何处理方言和俚语?
在翻译过程中,方言和俚语的处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方言和俚语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往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背景。在翻译成英文时,如何既保留原文的地域特色和时代背景,又能让目标读者理解并接受,是翻译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处理方言和俚语。
一、方言的处理
- 保留方言特色
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原文中的方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可以考虑保留方言。例如,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可以适当保留方言,以展现地域特色。以下是一个例子:
原文:俺们村里的人,都讲四川话。
译文:People in our village all speak Sichuan dialect.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保留了原文中的“俺们”和“四川话”,让读者感受到四川地区的地域特色。
- 替换为通用的方言
如果原文中的方言过于特殊,难以理解,可以考虑替换为通用的方言。以下是一个例子:
原文:俺爹是个老北京,说话儿带着一股京腔儿。
译文:My father is an old Beijing native, and he speaks with a strong Beijing accent.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将原文中的“俺爹”替换为“my father”,将“京腔儿”替换为“Beijing accent”,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 翻译为对应的普通话
如果原文中的方言没有特殊的地域特色,或者目标读者可能不熟悉该方言,可以考虑翻译为对应的普通话。以下是一个例子:
原文:我地乡里人讲客家话。
译文:People in my hometown speak Hakka.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将原文中的“我地乡里人”翻译为“people in my hometown”,将“客家话”翻译为“Hakka”,使译文更加地道。
二、俚语的处理
- 直译
如果俚语在目标语言中也有相应的表达,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以下是一个例子:
原文:他是个地道的纽约客。
译文:He is a genuine New Yorker.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将原文中的“地道的纽约客”直译为“genuine New Yorker”,使译文更加地道。
- 意译
如果俚语在目标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表达,可以考虑意译。以下是一个例子:
原文:这家伙是个老油条。
译文:This guy is a cunning fox.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将原文中的“老油条”意译为“cunning fox”,既保留了原文的贬义色彩,又使译文更加地道。
- 注释说明
对于一些具有强烈文化内涵的俚语,可以考虑在译文后加上注释,以便读者理解。以下是一个例子:
原文:他是个“老外”,不懂中国的规矩。
译文:He is a foreigner, and he doesn't understand the rules of China. (Note: “老外” is a colloquial term for foreigners in Chinese.)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对“老外”这一俚语进行了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其含义。
三、总结
在翻译资料时,处理方言和俚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既要保留原文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又要使译文通顺易懂。通过直译、意译、注释说明等手段,可以更好地处理方言和俚语,提高翻译质量。
猜你喜欢:专利与法律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