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测绘发展历程
瑞典测绘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并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8世纪
1730年,英国西森研制成第一台游标经纬仪,为测绘仪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相继出现了小平板仪、大平板仪以及水准仪等。
20世纪中叶
20世纪40年代,光学玻璃度盘的出现使得光学经纬仪的测角精度大大提高,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光学测绘仪器时代,测绘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
20世纪60年代
1963年,瑞典的FENNEL厂研制出第一台编码电子经纬仪,标志着常规测量方法向自动化新时代迈进。
20世纪80年代
电子测角技术进一步发展,从编码度盘发展到光栅度盘角和动态法测角,电子测微技术也进一步提高测角精度。
20世纪40年代
1943年,瑞典物理学家贝尔格斯川采用光电技术在大地测量基线上从事光速值的测定试验并获得成功。1949年,他与AGA仪器公司合作,初步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白炽灯作为光源的测距仪,迈出了光电测距的第一步。尽管这种仪器体积大、笨重、耗电大、精度低,但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多年向往的光电测距技术,并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0世纪60年代
1960年,美国人梅曼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这一发明为后来的激光测绘技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