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领域的专家

测绘科学的专家众多,以下列举一些著名的专家: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是国际著名的测绘遥感学家,首创了“李德仁方法”,提出了处理测量误差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和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颗民用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开发了三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中国测绘遥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宁津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在地球重力场理论、大地水准面精化、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经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卫星导航定位、大地测量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和重要贡献,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祖勋: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专家,在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影像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创新性成果,推动了我国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

陈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等领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大地测量基准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领域的研究,在空间数据挖掘、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李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对我国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夏坚白 (1903年11月20日—1977年10月27日):中国当代测绘事业开拓者、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大地天文学奠基人、优秀的社会活动家和重操守的教育家,同济大学校长,武汉测绘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也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中的首位测绘科学家。

刘先林: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46年来,一直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工作。他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执著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改变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方俊(1904年10月26日—1998年5月5日):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是我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初,方俊和曾世英编纂的《中华民国地形挂图》是中国第一幅较完整的地形图。他于1957年主持全国天文重力水准网和重力基本网的测量规划,提出方格模板计算方案,被苏联、东欧和我国的教科书称为“方俊方格模板法”。

王之卓(1909年12月16日—2002年5月18日):我国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9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武汉测绘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

王家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图学家和地理信息工程专家,现任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智慧中原地理信息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兼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测绘学会理事长等职。在地图学理论、数字地图制图和时空大数据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专家在测绘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推动了我国测绘科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