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测绘先进人物

地球测绘先进人物包括:

国测一大队:

自1954年建队以来,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他们先后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8次踏入新疆腹地,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他们的精神永续,传承着“忠诚奉献”的队伍之魂。

张衡:

东汉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发现地球是圆的,并沿南北极轴旋转,为天文大地测量和大范围的地图测绘提供了理论基础。

裴秀: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提出“制图六体”,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对后世制图工作影响深远。

王之卓: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教育家,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和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率先提出了“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的构想。

陈永龄:

大地测量专家、教育家,我国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首次发现了从西伯利亚经过中国东部地区一直延伸到缅甸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大地水准面上翘带。

方俊:

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我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编纂了《中华民国地形挂图》,提出“方俊方格模板法”。

陈述彭:

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专家,积极推动我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倡导航空像片系列制图与计算机辅助制图,担任中巴资源卫星应用分系统总设计师。

许厚泽:

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在地球重力学、地球固体潮汐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夏坚白:

我国大地天文学的奠基人,中国当代测绘事业的开拓者,曾任同济大学校长,武汉测绘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测绘界领军人物,利用世界一流对地观测技术及遥感信息收集与灾情评估项目,为洪水、地震等灾情进行观测,为敦煌壁画等文物保护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