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业现状分析

中国餐饮业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行业规模和市场增长

我国餐饮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餐饮收入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我国餐饮收入从2000年的3,753.4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2,310.00亿元,增长了约8.61倍,复合增长率达15.43%。

餐饮业营业额连续20多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保持18%以上速度发展,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

我国餐饮业以正餐和快餐为主,各细分行业均在波动中增长。正餐占比70%以上,快餐占比20%左右,二者合计占比达90%以上。

随着高端餐饮环境的变化和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正餐占比有所下降,快餐占比逐渐上升。

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外资餐饮企业不断涌入中国餐饮市场,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

行业集约化和品牌建设

我国餐饮业总体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90%以上的餐饮企业为小企业,2007年规模最大的100家餐饮企业营业额仅占整个餐饮市场的8.5%。

虽然已形成一些国内区域性品牌企业,但仍然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许多内地企业仍保留传统经营观念、经营模式与经营方式,产品创新与开发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

我国餐饮业仍然以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为主,单店经营占绝大部分,许多企业仍然依靠经验型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企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与工业化水平以及赢利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法规建设和市场秩序

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经开始实施,但尚未完全建立全国统一的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和标准。

市场日常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

消费者用餐需求不仅满足生理需求,还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

信息化、科学化、社会化是21世纪餐饮业的发展方向。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形成标准化生产,全天性服务,科学性管理,多元化销售,以及发展餐饮信息网的“现代餐饮”。

综上所述,中国餐饮业在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上表现出色,但在行业集约化、品牌建设、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餐饮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加强法规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并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