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4形态要素
在景观设计中,主要利用以下四种形态要素来建立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
地形
地形是地貌的近义词,泛指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包括大地形(如山谷、高山、丘陵、草原和平原)、小地形(如土丘、台地、斜坡和平地)和微地形(如沙丘上的微弱起伏)。
地形设计影响景观的美学特征、人的空间感、视野、排水、环境小气候以及土地的功能结构。它是所有设计要素赖以支撑的基础平面,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功能、植物的选用和布置、铺地、水体及其他诸多因素。
植物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生态功能(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滞留尘埃、吸收有害气体或分泌有益健康的物质)、空间功能(如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和封闭空间等)。
植物通过其造型、色彩、枝叶和生长周期等具有欣赏价值,构成景点和视觉中心,美化视觉环境。此外,植物的色彩和质地等差别还可以形成小范围特色,提高景观的可识别性,并营造意境。
水体
水体在园林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美学功能,如调节空气湿度、溶解有害气体、提供水上游玩项目的设计水面,同时也是水生植物的生长领域。水体设计可以分为集中形式和分散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园林用途和空间需求。
建筑
建筑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作为焦点或提供休息、遮阴挡雨的场所。建筑小品、屋宇等各种工程设施在园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的设计风格和造型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这些形态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营造出具有吸引力、功能性和美学价值的景观空间。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