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中砂的质量标准有哪些调整?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等建筑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随着建筑行业对材料质量要求的提高,机制砂的质量标准也在不断调整。以下是对机制砂中砂的质量标准调整的详细分析:

一、粒度组成调整

  1. 粒度范围调整

过去,机制砂的粒度范围一般在0.15mm至5mm之间。然而,随着建筑行业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提高,部分工程对机制砂的粒度范围进行了调整。例如,部分工程要求机制砂的粒度范围在0.15mm至2.5mm之间,以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其密实度和耐久性。


  1. 粒度分布调整

在粒度组成方面,过去对机制砂的粒度分布要求相对宽松。然而,近年来,随着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提高,对机制砂的粒度分布要求也日益严格。目前,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满足以下要求:

(1)细度模数在2.3至3.0之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曲率系数在1.0至1.5之间,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3)均匀系数在1.0至1.5之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二、含泥量调整

含泥量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过去,机制砂的含泥量要求一般在3%以下。然而,随着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提高,部分工程对机制砂的含泥量要求进行了调整。以下是对含泥量调整的详细分析:

  1. 含泥量范围调整

部分工程要求机制砂的含泥量在1%以下,以降低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和硫酸盐侵蚀。


  1. 含泥类型调整

过去,对机制砂的含泥类型要求相对宽松。然而,近年来,部分工程对机制砂的含泥类型进行了调整,要求其含泥主要为黏土矿物,以降低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

三、碱含量调整

碱含量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过去,机制砂的碱含量要求一般在0.5%以下。然而,随着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提高,部分工程对机制砂的碱含量要求进行了调整。以下是对碱含量调整的详细分析:

  1. 碱含量范围调整

部分工程要求机制砂的碱含量在0.2%以下,以降低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


  1. 碱含量检测方法调整

过去,对机制砂的碱含量检测主要采用重量法。然而,近年来,部分工程要求采用滴定法等更精确的检测方法,以确保机制砂的碱含量符合要求。

四、化学成分调整

  1. SiO2含量调整

SiO2是机制砂的主要成分,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过去,机制砂的SiO2含量要求一般在45%至60%之间。然而,近年来,部分工程要求SiO2含量在50%以上,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 Al2O3、Fe2O3等成分调整

Al2O3、Fe2O3等成分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部分工程要求机制砂中Al2O3含量在5%以下,Fe2O3含量在3%以下,以降低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和硫酸盐侵蚀。

五、其他调整

  1. 比表面积调整

比表面积是衡量机制砂细度的重要指标。部分工程要求机制砂的比表面积在300m²/kg以上,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1. 颗粒形状调整

颗粒形状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部分工程要求机制砂的颗粒形状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对材料质量要求的提高,机制砂的质量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各工程应根据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和使用机制砂,以确保混凝土等建筑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猜你喜欢:冶炼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