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准测绘
中国的测绘基准主要由 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深度基准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所有空间位置的基本依据和起始源头。
大地基准
早期的大地基准采用的是参心坐标系,现代大地基准采用的是地心坐标系。
目前我国建立了高精度、三维、动态、陆海统一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成国家级基准站420座、省级基准站2800余座、国家大地控制网6493点,精度达毫米级。
目前这些基础设施全部由北斗系统支撑。
高程基准
我国在早期开展了两次一、二等水准网测量,分别建设了1956黄海高程基准以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
2012年至今,我国又先后开展了一等水准测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二等水准路线加密工作。
目前全国各地似大地水准面已基本建成,部分省份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达到3厘米,部分城市达到毫米级。
重力基准
我国重力基准包括1957国家重力控制网、1985国家重力控制网及2000国家重力控制网。
近年来,通过重大专项,构建了新一代国家重力基准网,统一了陆地与海岛。
深度基准
深度基准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深度坐标,是测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
持续推进现代测绘基准建设与维持,不断完善国家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深度基准,以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部门专业测绘需求。
加强北斗系统在测绘基准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提高测绘精度和现势性。
进一步开展高精度水准测量和重力控制网加密工作,提升国家测绘基准体系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