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测绘基准
我国的测绘基准主要由 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等构成。这些基准是测绘成果的起算依据,要求测绘数据必须具有唯一性和可靠性,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地理位置及有关的各种信息。
大地基准
目前我国常用的坐标系统有1980西安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WGS-84大地坐标系和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新54系)。
1980西安坐标系定义为“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2年通过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建立,全网共48433点,属参心坐标系,采用IAG-75椭球体。
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从前苏联引入的,未进行整体平差,属参心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
WGS-84大地坐标系是美国国防部研制确定的,属地心坐标系,原点在地球质心,长半轴a=6378137m,扁率=1/298.257223563。
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新54系)的椭球几何参数同“54系”,长半轴a=6378245m,扁率=1/298.3。
高程基准
我国采用1985黄海高程系统,基准是青岛水准原点及其高程值,参考框架为国家一、二等水准网。
高程基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海拔高程(正高或正常高)的起算面,我国采用分米级(1-10dm)精度大地水准面-CQG2000似大地水准面。
深度基准
用于确定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重力基准
用于确定地球表面重力场的等势面。
这些基准和系统的统一,保障了国家测绘成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了测绘成果起算依据的统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